活动策划公司:企业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
作者:彼道庆典策划 时间:2016-08-21 19:01:32 人气: 返回列表
企业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首先,我想用两名著名记者对负面报道的看法来作我的开场白,可能会对我们如何面对负面报道有个较好的启示。
一个是凤凰卫视、被称为“战地玫瑰”的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她认为,作为媒体,他们最希望对某件事情得到一个最好的回应,才能使新闻达到最好的效果。她说,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政府或单位所采取的面对媒体的开放式良好姿态,往往能把“危机”变成“机会”,从而澄清误解,并赢得公众信任。但如果媒体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媒体记者就会各尽所能、挖空心思从侧面搜集信息并‘拼凑真相’,将本来简单的情形复杂化。
另一个是美国CNN首席记者、南京记者站站长吉米。他认为,媒体和政府都要争取公众信任。他说,媒体也希望报道主旋律的新闻。但是没有负面新闻又不能保证客观公正。即使这样,两者还是有共同点。怎么办呢?那就是“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把负面事件处理好”。也就是说,媒体和被监督的单位都来坦诚地面对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处理好了,坏消息也可能变成好消息。
这两名记者从媒体的角度来谈这些观点,我觉得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正确面对新闻监督。即使媒体对我们穷追不舍,反复报道,那也是希望我们把问题解决好。也就是说,在他们进行跟踪报道的过程中,随着问题一步步得到解决,一件坏事也就变成了一件好事。怎么变成好事的呢?媒体在跟踪报道我们的时候,就形成了对我们的循环式报道,宣传了我们自己的形象,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当然,要收到这种效果必须要抱着解决问题的诚恳态度才行。
我作这个开场白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面对负面报道的时候,要有个正确的看法。不要一遇到新闻媒体来监督就慌张,就阻挡,这样反而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化。
当然,我今天不是要讲如何把一件坏事变成好事。作为当事一方,新闻媒体对我们穷追猛打总不是啥子好事情。特别是你们医院这种经营性单位,在没有解决好问题的这段时间,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我现在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要认识负面报道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它?
从理论上讲,“负面报道”就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现象。一般说来,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一类事件往往是它的报道重点。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负面报道来说,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倡导,而在于反映和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唤起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警醒。在政治上,它往往站在与当局相反的一面来挑剔批评政府的政策;它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负面”更多的是聚焦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南京庆典公司,而不是事件的结果。这可以纠正我们的一些只看到表现现象的错误看法。比如刚才讲的有些负面报道可以产生正面效果,有些正面报道的效果反而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负面报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批评揭露性报道,二是社会危机事件报道,三是黄色煽性报道。批评揭露性报道就是我们常见的,经常会遇到的新闻监督,比如六医院的负责报道,在不知情的公众看来,它就是批评揭露性报道。政府部门也经常遇到这类报道。这种报道应该说只要你行得端、坐得正,不会有太大影响。社会危机事件报道是指由自然灾害、恶性传染病、大型事故、经济危机等天灾人祸所引起的社会混乱和动荡。这种负面报道反而是受大众欢迎的报道。因为它不仅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和最新信息,还可以为公众“解疑释惑”,就是帮助我们接受、判断、利用这些信息。比如非典时期,我们每天起床最想关注的就是非典的动态,看看我们居住的城市有没有非典病人出现。如果媒体不报道这些信息,反而还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理。因为这个时候的新闻媒体就是社会的“稳压器”,它能使老百姓从恐惧中尽可能快地解脱出来,从而保证社会的安稳。黄色煽情性新闻主要是以对暴力、犯罪、名人丑闻、流言蜚语、离婚等这些社会阴暗面的报道。搞这类新闻的记者就是“哪里有臭味,就奔向哪里”,比如戴安娜王妃猝死、克林顿性丑闻之类的新闻,就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
那么,在我们已经遇到新闻媒体来监督的时候怎么办呢?
第一,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在新环境下的经营发展,尤其是要适应在新闻媒体的关注下经营发展。医院和老百姓的生活最接近,最密切,很容易出现负面报道。所以我们首先要以正面的方式面对媒体,不应该随意拒绝媒体采访,而且应该通过媒体向大众解释我们的政策或行为的理由、过程、结果等,通过解释达成社会的共识。最忌讳的是干扰媒体采访,用金钱、贵重礼品收买记者,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因为负面报道产生的原因,一是城市居民的法制意识比农村民居要高得多,二是城市媒体比较集中。市民一旦认为个人利益被侵害时,就会打电话通知媒体,而且媒体也乐于报道这些事情。如果不转变思维,不学会如何欢迎媒体,你就有可能过不上安稳日子。